12月18日,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張福生,又與他的一幫老朋友見面了。老朋友們則來自徐州礦業集團。轉型時期,因煤而興的徐州礦區,復墾技術需求巨大,而礦大需要突出重圍,塑造科技人員為經濟服務的“舞臺”。就這樣,雙方一拍即合,迅速聯姻,短短幾年間,完成復墾治理4萬畝,新增耕地2.5萬畝。
  “你看,通過我們聘請的專家進行技術創新,這片鹽鹼地長出的新品百合花多美!今年,接受我們輔導的種植戶增收20%不成問題。”東海農村科技超市負責人、西諾花卉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振權自豪地對記者說。
  科技創新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。由於歷史和地域等多方面原因,儘管蘇北地區後發優勢明顯,但是從創新資源總量和占比來看仍然落後於蘇南地區。“將創新驅動戰略向蘇北縱深推進,這既是破解蘇北發展結構性矛盾的重要舉措,也是提升蘇北長遠競爭力、增創發展新優勢的戰略之策。”省長李學勇說。
  過去3年,蘇北五市科技發展增速遠超蘇南: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51.6%,高於全省近30個百分點;科技特色產業基地占全省2/5,科技創新日漸成為蘇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。
  而今,科技與人才正在蘇北崛起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今年7月,蘇北發展協調小組第九次會議提出實施蘇北科技與人才支撐工程;前不久省政府出台了《關於加快推動科技資源向蘇北集聚的意見》;12月初,蘇北科技與人才支撐工程啟動實施。
  一枝獨秀不是春,科技創新遍蘇北。又值歲末年初就業旺季,求賢若渴的江蘇秀強玻璃工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秀強,比校園裡的大學生還著急:“錯過了這一季,就要再等一年。”
  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趙青南教授,就是盧秀強挖來的良才。“借助趙教授團隊的研發力量,秀強玻璃從鍍膜玻璃、註塑玻璃、太陽能導電玻璃一直到手機觸摸屏,高新技術為傳統產業註入活力。”宿遷市科技局局長朱近忠介紹說。
  從一個玻璃廠打工的農民工做起,從製作簡單的“水族箱”到為全球家電商提供彩晶玻璃面板,盧秀強發家致了富,還創辦了秀強公司,並且成為了上市公司。
  同樣是上市公司的連雲港康緣藥業,在上世紀90年代改製之初,全公司科技人員不足10人,所謂的“實驗室”里,連一臺最基本的裝備——電子天平也買不起。
  可是,認準了要走創新發展道路的康緣藥業,硬是用滿滿一卡車的牛黃解毒丸,換回來一臺氣相色譜儀和兩臺電子天平。同時,康緣在全國廣攬人才,為企業發展儲備“新鮮血液”。副總經理王振中告訴記者:“現在,我們康緣藥業已建起一座現代中藥研究院,擁有305人的科研隊伍,先後開發新藥47個。”
  蘇北科技創新蓄滿能源,迸發的力量讓人吃驚。
  2009年,鹽城環保產業迅速起步,併成立了蘇北唯一、中國規劃面積最大的國家級環保產業基地——鹽城環保產業園。產業園雖建好了,上哪裡去找技術與智力支持呢?
  正當鹽城人焦灼萬分的時候,南京大學以張全興院士為首的科研團隊悄然將目光投向鹽阜大地。雙方一見鐘情,次年,南大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成立。
  這個研究院不僅技術高手雲集,也是機制創新的試驗田。“研究院實行企業化運行,建立本土化隊伍,堅持市場化服務,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,併在濱海、灌南、大豐等縣成立分中心,派駐專門隊伍服務當地企業。”研究院副院長戴建軍告訴記者,兩年間,研究院已支撐我省沿海一百多家化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,大大緩解沿海地區的環境壓力。
  產業鏈與創新鏈的環環相扣、蓬勃發展背後,是資金鏈的“點石成金”。
  在蘇北的東台市,運作“蘇科貸”很是成功。“2010年以來,已有93個項目獲批,發放貸款超1.9億元,帶動企業科技投入13億元,節約企業融資成本500萬元。”東台市委副書記、代市長陳衛紅介紹說。
  高志剛創辦東台賜百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,租用的200畝土地夠不上銀行放貸門檻。而在東台市科技局幫助下,他用知識產權質押貸到100萬元,這筆雪中送炭的資金嫁接了他的技術優勢,僅一年公司就變了樣,專利數量增長近4倍。
  本報通訊員 王璟祥 本報記者 吳紅梅  (原標題:高新產業增速高出全省30個百分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n05cnqv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